与《兰州日报》结缘,完全来自偶然。
我是一位教师,课外活动常去收发室小憩聊天。有一次,无意中桌子上的报纸,里面的一行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榆中县高原夏菜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榆中是我的家乡,家乡实时变化,总能牵动我的心。我拿起来一口气读完,为家乡有这样的致富之道由衷欣慰。随手又翻阅起其他版面的内容,上面有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事件,也有关乎老百姓生活大事小情的温馨。
联系到所教的学科,我有种突然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觉。作为一名中学思政课老师,我有责任把正在发生的世界动态传递给学生,有责任把每堂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有责任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解来自身边或熟悉领域正能量的声音。都说讲好思政课不容易,既不能刻板地照本宣科,让学生昏昏欲睡,又不能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让学生无所适从。假如能把《兰州日报》上刊登的内容作为上政治课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听我的课,不仅不觉得枯燥空洞,还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不是很好吗!
【资料图】
想到用《兰州日报》作为我讲好中学思政课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课程上实施感觉效果良好时,我阅读《兰州日报》的尽头越发不可收拾,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收发室都有我的身影,不是闲聊小憩,而是认真阅报。
就这样,《兰州日报》成了我上好思政课的好帮手。我的思政课堂再也没有了学生写作业的现象,学生的政治课成绩更是大幅度提高。2004年,我的学生政治中考成绩是全县第一。实话实说,是《兰州日报》帮助我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很多人知道我喜欢写作,而且常年不缀。但我最初喜欢读《兰州日报》,完全是为了让政治课堂富有生机,让同学们喜欢听我的课,仅此而已。毕竟教学工作是我的中心工作,写作仅是业余爱好。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让我对《兰州日报》副刊的诗歌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6年,我终于看到了我的第一首诗“敦煌,聚焦世界人的目光(组诗)”出现在《兰州日报》的副刊上。那一刻我兴奋激动地跳起来。有一天我的一个文友对我说,我这组诗中写“鸣沙山”的部分,被“鸣沙山”景区管委会印在他们的宣传册子上。百度一搜,果不其然。从此,向《兰州日报》投稿一发不可收拾。迄今为止,《兰州日报》副刊发表了我近二十篇的散文和十篇的诗歌。
今天,我已是退休教师,曾经《兰州日报》助力我取得的成绩已是过往烟云,但《兰州日报》将继续陪伴我的余生,让我的生命充满色彩。虽然现在没了进学校收发室阅读纸版《兰州日报》的条件,但每天打开微信,阅读《兰州日报》电子报从不间断,其乐无穷。
今年是《兰州日报》创刊三十年,粗略一算,《兰州日报》已陪伴我度过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里,《兰州日报》助我生活工作写作一臂之力,更给我无尽的精神寄托。
作者 吴永莲
编辑丨费勇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