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根据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
机器人是AI技术的重要载体,TeslaBot预热,ChatGPT接力,机器人行业迎来产业变革。出于产品降本的考虑,预计国产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在竞争中将具有显著优势。其中,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组成执行器支持运动功能。
(相关资料图)
国产机器人零部件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近日,三花智控与绿的谐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三花墨西哥工业园共同出资设立合资企业,主营业务为谐波减速器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
龙头合作彰显信心,有利于提升机器人产业链规模供应能力,推动机器人降本量产进程加快。同时,合作示范效应有望带动其他玩家加速入局共促机器人产业发展与繁荣。目前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具备“零部件先行”趋势。
三花智控是特斯拉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供应商,且已布局机器人产业,有市场观点认为该合作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生产相关。
机器人行业是国内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预计机器人行业2023年以及中长期将保持增长趋势;从下游应用来看,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随着机器人代替人工所带来的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除应用在汽车、电子等传统场景外,工业机器人在光伏、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
智能机器人加速行业自动化发展
人形智能机器人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项科技,而是融合了芯片、人工智能、动力操控在内的综合产物。基于该产业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人形机器人虽未实现产业化,但在前往产业化的征途中,完全可以实现“沿途下蛋”,发力该领域的机构可以先实现关键器件产业化,也可以提供技术服务赚取利润,而全产业链的培育则需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潜力咨询报告》显示:
相比2015-2020年,机器人安装量增速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2021年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增速达到45%。根据IFR数据,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已经占全球的超过40%。由此可见,劳动人口的减少、疫情影响、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更新演进,多种因素叠加,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在未来20~30年,具有非常高的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主流发展趋势。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具有高度自动化生产水平的制造企业优势凸显,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在此过程中,机器人在生产单元中的作用显著。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同时“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深入。预计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110亿美元。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在医疗健康领域,要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等医疗机器人产品;建设医疗、养老等场景化应用体验中心,提升用户体验,扩大产品消费和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基础性技术依然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高端减速器、电机伺服、控制器、专用AI芯片等技术难题亟待攻克。《“十四五”机器人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共性技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4.2%,同时2016-2021年我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复合增速9%,高于美国6个百分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建筑、教育领域持续旺盛的需求牵引,中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到2024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该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65亿美元。这意味着今明两年,服务机器人将增长53%。
2030年人形机器人保守/中性/乐观渗透率分别约为0.2%/0.4%/0.6%,按早期销售价格70万元(小米人形机器人成本),2030年量产后售价降低至2万美元(人民币约14万元)测算,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保守/中性/乐观预估下,分别有望达548/855/1400亿元,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亿元,中性预估下10年增长超120倍。2021-2030年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62%/71%/80%。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在即将结束的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1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长速度和2021年相当,依旧迅猛。未来三年市场新增需求是100万台左右,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分析,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剧,制造业劳动力减少以及用工成本增长的问题愈发显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47亿,比2012年减少2200万人,同一时期,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长32%,达到3.65亿人。
因此,机器换人就成了许多企业的选择,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不能再依赖持续扩大的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自动化是提高现有工人生产力的最可靠方式。此外,中国产业结构在加快转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也在要求着机器人自动化的应用加快,高端制造在精度、稳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机器人所擅长的。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是3.22%,即每万人拥有322台工业机器人,意味着届时工业机器人密度要达到500台/万人左右,目前我国在运行的工业机器人在100万出头,从密度和应用拓展等方面考量,预计未来三年市场新增需求也将是100万台左右,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UR机器人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紧跟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且尽全力配合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和部署,为企业提供最佳的工业机器人部署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实现自动化转型,从而赢得市场。
《2022-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潜力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