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刚过去没多久,很多黑灰产分子已经瑟瑟发抖,短时间内不敢为非作歹了。
但社会就是个大染缸,还有很多钱字当头的人,打算顶着风头大赚一笔。
(资料图)
他们铤而走险,心想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在各种审查的眼皮底下,做着见不得光的害人生意。
比如多年来被多次曝光,却仍有买卖需求的“女性迷药”,最近又上了热搜。
图源:微博@都市报道
说实话,小雷看到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是比小强还难杀绝啊...
经常来看小雷的老粉估计有印象,去年我就扒过一次“电商平台公然售卖听话水”的事儿。
现在刚过一年,类似的黑灰产又被记者挖了出来,难道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真的没有办法对“迷药”赶尽杀绝?
黑市迷药,打不死的小强
从@都市报道的曝光来看,起初是有记者发现,某短视频平台关于“迷药”危害的报道内容中,评论区有不少网友“求药”。
有人直截了当,直呼想要这种药效强劲的迷药。
还有网友甚至表示“买过”,引起大批网友注意,在该评论区的楼中楼咨询购买渠道。
看似人畜无害的短视频,转眼间变成了迷药交易现场,就挺离谱的...
图源:都市报道
而正义的记者看到这种现象后,顿时义愤填膺。
他们打算好好查查,那些迷药到底在哪销售和流通,所谓的听话水和迷药,又是不是真的有实际作用。
很快,卧底记者就找到了一位“迷药”售卖者,虽然见不着真人,但他言语中透露出的自信,让小雷细思极恐。
“三唑仑听话水,还有春药都有,能满足你的各类需求”。
图源:都市报道
当然,商品从不在于花样多,而在于疗效狠。
对方自信地表示:“女孩子一次两片吞下去,不用几分钟就躺好,任你摆布”。
图源:都市报道
为了免去客户的后顾之忧,卖家甚至贴心解释了一波,这个药是没啥副作用的。
只要事后让女生多喝点水,上两次厕所,就能把迷药成分排干净,完全察觉不出身体不对劲。
不过宣传归宣传,我和大伙一样,对这种营销是抱着三分质疑的。
毕竟把自来水当“听话水”来高价兜售的诈骗团伙,以前也不是没见过...
图源:澎湃新闻
好在,对于这点疑问,卧底记者也帮我们解答了。
记者从卖家那顺利拿到了药物,并送到公安局物证鉴定所理化室检测。
结果发现,卖家并没有挂羊头卖狗肉,他所出售的迷药,有着实打实的麻醉与昏睡效果。
虽然做不到让人听话,但光是让人服下后昏迷一段时间,危害性就已经很离谱了。
图源:都市报道
不过,咱们还得细究一下,这药物的成分到底是啥。
按照卖家的说法,迷药的主要成分是三唑仑,是一种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半衰期非常短,只有1~2个小时。
因为药效不算长,在临床上一般用于失眠患者,似乎对人体没有太大危害。
但我去查了资料发现,这种药吃多了是会上瘾的,目前在国内是精神药品一类管制,普通人都很难买到。
2008年逝世的日本艺人饭岛爱,法医就在她家里发现含有三唑仑的药物。
图源:维基百科
而且啊,这药也并非卖家说得毫无副作用,喝两杯水就能排出来。
有不少吃过三唑仑药物的人,表示身体出现嗜睡、头晕和轻快感等问题。
不过本质上来说,三唑仑并不是迷药,只是想拿他干坏事的人,把它当迷药来用。
那卖家说的话是否属实呢?
根据专业机构检测,对方发过来的,是和三唑仑有相似作用的精神类处方药。
两者药效相似,而且都是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类处方药。
而且啊,本来是精神病人开处方才能拿到的药。
在黑产卖家手里,却能快速找到别有用心的客户发货并达成交易,这找谁说理去...
图源:都市报道
除了在网上找专门干这行的卖家,记者发现还有一种途径,能买到这种和三唑仑差不多效果的药。
但很反常的是,这种药购买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儿,记者只是在某个互联网药店上勾选了“精神分裂”病种。
没过多久,记者就得到了一个电子处方。
此时也没有人打电话来确认身份信息,本应被严控的精神类处方药,动动手指就能买到。
图源:都市报道
关键是,这种精神类处方药的危害,甚至比真正的三唑仑还要大。
医生现身说法,表示正常人服用的话,轻则昏睡一天,重则睡到大小便失禁,猛得有点可怕。
图源:都市报道
电商平台还能搜到迷药吗?
大伙可能很好奇,既然精神类药物是被严格管控的,为啥记者能轻易找到卖家,且愉快地达成交易呢?
答案很简单,这类药物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都能刷到。
只不过,卖家不会明目张胆告诉你,这是用于迷晕女性,方便为非作歹。
大多数卖家会选择用一些隐晦的暗示词来宣传,技能杜绝小白群体,又能让目标客户心领神会。
比如“三分钟就睡,只限小姨子”用。
图源:都市报道
而为了让客户放心交易,卖家一般会和买家协商走平台。
比如三唑仑就能走闲鱼,一手交钱,一手发货,顺利达成交易。
图源:都市报道
当然,闲鱼淘宝老早就屏蔽这种违禁物品的搜索和上架了。
但卖家会把闲鱼商品伪装成了私人定做“壁画”,看上去毫无异样。
二手交易平台每天上架的商品成千上万,官方也很难做到精准封杀违法交易。
毕竟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最难被发现了。
图源:都市报道
那主流电商平台这边,又是怎么样一幅景象呢?
小雷去年专门挖掘过,当时在淘宝搜索“约会神器”和“诱人香水”,能快速搜到各种擦边商品。
虽然在标题上同样看不出异样,但点进去某个商品,一个个直白的封面文案刺激着消费者的内心。
泡妞香水、约会神器、拯救单身...就差把“迷晕对方”说出来了。
图源:宝贝详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约会神器有实际疗效,商家甚至引用了某个综艺明星的实测截图。
里面的台词有“像喝醉酒那种感觉”,“闻了就会开始头晕”。
这种感觉,不就跟迷药有几分相似之处吗?
图源:宝贝详情
现在故地重游,小雷发现,电商平台的审核确实跟了上来。
搜索同样的关键词,出现的商品都是正儿八经的香水。
那些暗示性十足的产品,我硬是翻了两分钟都没找到,说明媒体的曝光还是有用的。
图源:淘宝
不过小雷比较担心的是,迷药不止一种。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唑仑,市面上还有像γ-羟基丁酸这类危害性极大的毒品。
图源:中国长安网
γ-羟基丁酸又叫GHB,这玩意儿无色无味,可溶于水和饮料等液体,要是混进去给别人喝,完全喝不出来味道。
但喝下去后产生的作用十分猛烈,它能让人体产生快感,甚至欲望高涨。
这时候人自然是不清醒的,伴随着头晕、意识模糊和记忆断片,很容易被别人带走做坏事儿。
而且啊,要是下药的人没控制好剂量,还真有可能当场闹出人命。
图源:央视新闻
说白了,GHB就是“一类精神毒品”,比三唑仑危害大得多。
谁说有需求就有买卖,但违法犯法的买卖,肯定是得彻底封杀的。
电商平台这边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很难再搜出类似迷药的商品。
但某些互联网医药平台,还得上点强度审核,总不能有生意你就接吧。
记者随便填个电子处方,平台是看都不看一眼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