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945年二战结束,战败国日本的工业产品也开始由军需品向民用产品过度。作为军用光学物资重要供给的日本光学公司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有着多年来积累的光学方面的经验很快下定决心,专注于相机制造,便11月开始了相机机身和快门机构的研究开发。
1946年日本光学深思熟虑后放弃了120相机的开发,决定全面发展高品质35毫米相机;于4月份研究设计制造自己的旁轴相机,9月份完成制图开始制作原型,在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各部件存在问题。
1948年3月份正式面世发售,命名尼康相机,为了区别后来的型号才称之为尼康I。
相机整体设计受到德国蔡司的影响,较大程度上模仿了康泰克斯II型的风格,但还是有些差异的。特别的是镜头接口,参考了1932年的盘泰克斯I型的接口标准,可以通用康泰克斯I-III型的全部卡尔蔡司镜头;日本光学也为其机身搭载了两支尼克尔系列镜头5cm/f3.5、5cm/f2、并且当年首次出口香港。
尼康I型的取景器依照双像重叠测距式光学取景器设计,快门采用的是焦平面快门,由于当时技术原因,最高速度只有1/500秒,并设有T、B门,但没有设计闪光同步系统。
编号以原型相机“46/09”的生产年份,省去“4”和“/”后,确定了编号前三位数字为“609”。最早期的产品编号为60922-60950之间,底部刻有“made in occupied japan”;编号比后期的字体要大很多,面板上有8颗螺丝钉固定,后期的产品改成6颗螺丝钉,609153编号前的机型在对焦环侧都对焦距离刻度,而609209之后产品型号中就取消了。
尼康I型旁轴相机,画幅尺寸为24x32毫米,非当时欧美流行的24x36mm片幅,二战后的日本物资匮乏,采用这种规格可以使135胶卷拍出40张照片,比36张更经济实惠。其次也符合当时日本报刊登比例;就因为这“节能降耗”的设计成为出口的障碍,受到欧美市场排斥。
因尼康I型旁轴照相机产量极少,收藏价值也颇高,其配套的尼克尔HC5cm/f3.5镜头全球只有15支,珍贵程度不亚于尼康I机身。
未完,待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