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开启了又一年的“5·19青春云游记”。在8个小时的直播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一起品味了“青春小店”的烟火气,更感受到一家“报社”迈入“青春元宇宙新文化业态”的探索与奋进。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410年前的5月19日,“中国旅游第一人”徐霞客在游记开篇写下了这样的“启程日志”,笔端所及,无不洋溢着旅行所带来的舒朗开阔和美好幸福。这一天,也是中国旅游日的由来所在。
“美好中国,幸福旅程”。如今,第13个中国旅游日如期而至,曾经让观众表示“一饱眼福”的“青春云游记”大型直播活动也再度启动,从云南腾冲——这座徐霞客口中的“极边第一城”出发,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独具特色的万里遐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古至今,跨越山海,走向迷人的远方,都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旅行的幸福感来自何处?或是徒步乡野,登高溯溪,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访古寻踪,追昔抚今,沿着前人足迹抚触历史的脉络;或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到遥远的地方休憩放空,都足以让人生出“喜态”,感受旅途所带来的欢欣喜悦。
而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出行条件和旅行样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继承徐霞客那份“朝碧海而暮苍梧”“不以一隅自限”的探索壮志的同时,年轻人也在基于自身的独特旨趣,赋予旅行更多意义和价值,描摹出多元丰饶的“幸福旅程”模样。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近日发布的“青年旅游意向”调查显示:92.7%的受访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在旅行中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大地,让所见所闻同所思所想交融碰撞,都是中国人宝贵的历史文化传统。携一本《我的阿勒泰》出发去新疆,在领略洞庭湖万千气象时重温《岳阳楼记》,跟随《诗经》展开一场别具特色的访古之旅……很多人注意到,近些年,不少年轻人都形成了“带一本书去旅行”的习惯。那些与旅程相关的在途阅读,让人得以深入抚触一座城市、一个乡村的“历史掌纹”;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又能让人对书中的记录和掌故产生真切的感性认识。
旅行之“深”,除了阅读的“加持”,还有年轻人对现实的关照和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越来越多人开始拒绝浮光掠影的“打卡式”游览,而是沉下心来,在田间地头与农耕者交流播种心得,通过一座古建筑管窥中国人的营造之道,在对特色节日的“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嗦粉”之余畅谈当地美食文化的源流……走出去,见很多人,历很多事,越知天地之宽,世界之大,越能体会中国之美,中华文明之博大,越能感知和触摸时代的脉动。
旅行也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契机。一波波背起行囊的年轻人,在青春壮游中扩展视野、激荡胸怀,在迈向山河湖海的行走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与此同时,他们也创新创造着旅游文化新业态、新体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青年群体思维开阔,精力充沛,创造力强,他们是旅游文化的体验者,更是文旅创新发展的参与者。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历时半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天津等多个城市的调查研究显示,无数年轻人正以朝气蓬勃的“青春小店”为依托,不断打开文旅发展的新思路。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文旅创意,不仅激发着城乡发展的经济活力,也打破了商业街区、古老乡村千篇一律的单调景象,用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体验、新玩法,打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旅新业态。
这些文旅新业态,也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此前,一些地方“田园将芜”的景象之所以会出现,与人才的缺失不无关系。如今,从民宿客栈到农场农庄,从“一手传统云吞,一手现代咖啡”等混搭尝试,到特色文创产品的打造,越来越多年轻人基于自身兴趣,挖掘着乡村的潜力和独特魅力,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干,描绘属于新时代的田园诗意。
携手青春云游,感受幸福旅程。作为全国主流媒体和团中央机关媒体,中国青年报社始终秉承“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宗旨,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和旅游观念的变迁,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旅游日”的创立。在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我们步履不停,通过青春云游大直播、对全国几十家“青春小店”的扎实调研,以及对“青春元宇宙”等文化新业态的探索,推进“两个结合”年轻化、当代化、时尚化、数字化的探索创新,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和可视化传播。不管是以“中国旅游日”为契机,探寻青春寻游好活法,调查青年阅读状况,还是开启AI赋能“青春小店”计划,深度调查青年成长成才和发展中的问题,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真诚地做好陪伴,与青年建立更直接、更坦诚的面对面链接。
世界那么大,一起去看看!未来,让我们彼此相伴同行,共同成长,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丽绽放。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