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成功年收几百万元,靠着自己的胆识将小工厂发展成为大企业,产品售往海内外。
【资料图】
尽管在其创业之前遭村民诋毁,但创业成功后他却以德报怨,全村实现发财致富。
这位胸怀坦荡的年轻企业家便是——刘世礼。
那么他是怎样从小工厂发展成大企业收入上亿元?他又是如何带领全村致富的?
图1
白手起家刘世礼家生于山东省安丘市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世代都以种植生姜为生,这里生产的生姜品质优良、味道鲜美,故而每家每户都要靠种植贩卖生姜为生。
作为源头产地,缺少工业现代化思维的村民们并没有将生姜加工后售卖的概念,而仅仅只售卖 原材料的话其利润微薄,所以这个村子一直发展不起经济。
可是这一切在一家工厂来到本地之后改变了。
刘世礼前二十多年的人生和这里的每一个村民一样,他的心中也没有什么出格的想法。
然而在一家外资企业入驻这普普通通的小农村后,刘世礼的生活轨道被打乱了。
在得知这家公司是为了更方便的收购他们生产的生姜,任何加工售出获得高额利润的时候,刘世礼不淡定了。
图2
在从生姜公司的员工嘴里得知这个加工规程极为简单之后,刘世礼心里像是掀起了一块巨石,自己和村民辛辛苦苦种的生姜人家只用就简简单单加工一下便能撰上比他们高十倍的利润,这怎么想怎么都不是滋味。
于是,他便想着,既然自己就生在这原材料产地,为什么要让肥水流入外人田,让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公司赚这个钱,他要自己创办一个公司,有钱自己赚。
可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大伙都认为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农村人能干的起来的,你要什么没什么,拿什么去和人家外资公司竞争,开了公司迟早要倒闭。
这样的赔钱买卖傻子才会去干,有这个精神不容多种点生姜,倒是能卖给人家公司赚不少钱。
面对大家的嗤笑和不信任,刘世礼心里更加不服气,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下定决心要创业。
图3
可是创业需要资金,家里人的反对态度使他明白这笔钱周能自己赚。
为了赚到第一笔启动资金,刘世礼只身前往青岛去跟当地的外贸公司谈合作。
可是没有一个公司会将单子交给一个初来乍到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
就在他将整个青岛跑遍几乎绝望的时候,苍天终于眷顾了他一次,他终于拿到了一个集装箱的出口单子,这个单子使他赚了两万元,成功赚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回到村子,他修建了一个小厂房,这里便成为了他传奇故事开始的地方。
创业的不易由于这笔钱是他自己赚的,家里人也就抱着让他自己闯一闯,撞到南墙自然会醒悟的心态去由着他了。
图4
于是刘世礼安装上了最便宜的加工机器,但是由于资金不够清洗生姜这一道工序只能通过人工来完成。就这样,这个简单的加工厂开始了运作。
由于刘世礼自己家便种着生姜,这原料倒是不成问题,只是这个清洗过程有点难办。
在清洗时每个工人都要一手拿着水管滋水,一只手就不断清洗。
这个过程会感到劳累,且长时间蹲在水池边保持同一个动作,工人们很快就感到腰酸背痛、手脚发麻。
这要是在夏天还好一点,到了冬天就有点苦不堪言了,尽管带着防水手套可那冰冷的水还是瘆得慌。
大家的手经常被冻得红一块,紫一块,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冻伤,就连和工人一起干活的刘世礼都不例外。
图5
这样时间长了大家便都不愿意来刘世礼的工厂工作,毕竟在怎么想赚钱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工人纷纷离去,找不到工人就意味着倒闭,刘世礼只好给出更高的工资,以此来吸引大家,可是这样一来他自己就面临着亏本的风险。
但是在家里人面前夸下海口的他把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他开始借款为工人发薪,只为了能将工厂继续办下去。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巧合,它总是会在你熬着最艰苦岁月的时候给你带来一点时机。
由于刘世礼的生姜品质非常好,一大批客户开始主动上门和他谈合作,这个小小的工厂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于是在那个二十年前的时代,当别人还在为了生活发愁,村民们还在担心生姜卖不出去的时候。
图6
刘世礼已经能做到了年出口收入三四百万元,由他工厂生产的一斤生姜卖到了5元钱。
一时间之前嘲讽他不自量力的村民都朝着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胆大心细受到了鼓舞的刘世礼十分高兴,同时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单子,他决定扩大规模将工厂做大做强。
但是尽管他现在赚得多,可工人的工资、机器的维修等等花销下来,他手中也没有多少的存款。
于是,刚刚还清上次欠债的他又开始四处借钱,只不过由于他小有成就的案例,这次借钱容易了不少,很快他便筹集到了3000多万元。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却决定全部投资进去。
图7
尽管他现在的事业越来越好,可是商场如战场,随时都会功亏一篑,投进去这么多钱要是出现一个什么意外。
别说是刘世礼了,便是所有能和他扯上关系的人都不会好过,大家纷纷劝他不要太过激进。
但是刘世礼却说商机不等人,一旦错过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再三向所有人保证,甚至不惜压上了全部资产。
尽管刘世礼说的信心十足,但是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担忧,他明白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依靠现在的生产销售方式是不够的。
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市场,他亲自来到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仔细的做着调查统计,甚至主动和自己国外的客户沟通了解国际市场上什么样的产品最受欢迎。
图8
在他的努力之下,很快便得出来结论。
他发现姜汁和姜片在国外市场非常受欢迎,他对接的客户往往要在姜运输到国外后进行深加工,做成姜汁和姜片之后才能售卖出去,这规程十分繁琐不便。
刘世礼心中明白这又是一个商机,于是他就和客户沟通,询问不如自己直接加工成成品售卖给他们。
听到自己能节省一笔成本的客户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当下双方便达成了协议。
改变生产方式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世礼需要购买一批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并且建立专门的加工车间。
为此从国外请了专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但是这些专家开价可不低,很快他的钱就全都用完了。
图9
看到他将3000万打成水漂的亲人们也无能为力,有钱的也不敢将钱借给他,被逼无奈他只好去寻求政府的帮助。
好在当地政府积极鼓励人们创业,这才使得他解决了资金问题,并收购了第一批先进的设备。
原以为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的时候,工人又告诉他一个问题。
由于生姜产量高,即便是有了先进设备也不能保证及时加工,那么如何存储它们便成为了一个棘手的事情。
在当地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把砍掉姜苗的生姜全部放在井窖子里保存,使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这种井窖子在地底下,温度和湿度基本保持恒温,非常利于生姜的储存,从里面拿出的生姜就如同刚刚挖出的一样新鲜。
可是井窖子虽然好,储存量却有限,且由于井口太小,进出非常不方便。
显然像刘世礼这样的大工厂一点都不适合靠井窑子储存原材料。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附近山头有一个洞,这个山洞里面的温度和井窖子里的温度基本一样。
这使他喜出望外,当即便决定将这个山洞进行简单改造后存储生姜。
于是刘世礼的深加工厂开始了正常的运作,仅仅一年时间便盈利五六百万,按照这个情况保持下去,他很快就可以还清欠款。
如此一想,刘世礼瞬间觉得充满了干劲,他常常跟着工人一起去山洞中拉生姜,以便节省一点成本。
图11
2005年一天,在他检查山洞中的生姜时,却惊讶的发现大部分一夜间发了芽,这样的生姜是没办法食用的。
短短一夜时间,刘世礼储存的一千多吨生姜便损失了七十多吨,这使得他心痛不已。
为了避免下一次出现这样的损失,他请来了专家对这里的气候环境进行分析。
原来那年5月份外界温度普遍升高,山洞里的温度也发生了变化。
得知调查结果之后,刘世礼开始想着不如用恒温库来保存生姜吧。
这一次他又投资了几百万建立了一个恒温库,这个巨大的恒温库可以储存两千多吨的生姜,储存成本进一步降低,损耗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这样一来只需要几年时间便能把投资的钱都赚回来。
图12
做大做强,共同致富为了保证自己产品健康安全,使顾客用的开心用的放心,刘世礼还特意进口了一台X光检测机,用它来检测产品中是否混合了任何附加杂质。
此外刘世礼不仅自己种植了一千多亩的生姜,他还发展了三千多亩的农户种植形成稳定的原材料生产种植基地。而这些农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之前几次三分诋毁他、质疑他的村民。
面对刘世礼摒弃前嫌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的局面,村民都是对他感恩戴德。
但刘世礼却只是一笑而过,声称是村民们种植的生姜品质好,才使得他能够加工出好产品,他的成功都是村民们的帮助。
如今自己成功了,自然不能忘了生他养他的家乡,他会带着村民越走越好。
而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种植基地使得生姜品质有保障,他宣称每年都要进行“姜王争霸”。
图13
即在生姜成熟之后,这些基地的农户都可以带着自己的生姜来到比赛场地,以生姜的重量作为评判标准,越重质量越好,质量好的还会得到额外的奖金。
如此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瞬间提了上来,想着法子提高生姜品质,种植的生姜质量不断提升,刘世礼成为了当地的生姜带头人。
他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靠着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力带动了当地的生姜发展,成功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实现了做大做强、共同致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