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被称为“仁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医疗教育考试”的国家。时至今日,医疗依然是国之重器,医疗质量,关乎生命健康、关乎民生幸福。如何提高?有章可循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近日印发。计划用3年时间,28项措施、5个专项行动,提升医疗质量。提升具体到:让人可感可知、肉眼可见。
关于急救与心肺复苏的话题,频频上热搜。面对突然晕厥的患者,黄金救援4分钟,至关重要。
(相关资料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急诊医生马犇,下班时间,救助了一位来渝游客。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急救,是与死神赛跑。如果医院是一个生死较量的战场,急诊,就是最前沿的阵地。急诊科,是医院最忙、最累、最不可预测的科室。除了接诊急症,它还负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现场救治,甚至是:开班教授急救知识。提升急诊质量,是这次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指标具体到:心脏骤停,哪些科室必须协作救治?院前急救转院内急诊:两拨医生,无缝衔接担架?什么是质量好?要好到什么程度?操作者心里有数,更具操作性。
急救,代表着一个城市“医疗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高低。重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纳入网络。重庆急救队伍,也在不断扩充,57个培训基地覆盖所有区县,已有6万多人,通过了急救培训考核,拿到合格证。这些,都是医疗质量需要提升的“硬件”,而医疗的特殊性还在于,它对“软件”的要求非常高。医院,不仅要能“望闻问切”,还要尽可能让人轻轻松松走完流程,一句话——体验感“得好”!
床位1200张,绿化率35%以上,高标准配置停车位。沙坪坝区人民医院的井口新院区,完全按照“美丽医院”标准打造,环境漂漂亮亮,病房敞敞亮亮,设备新新崭崭。网络挂号、扫码缴费、送药到家。从入院到就医,一切都安静从容。重庆“美丽医院”在全国率先启动,针对医院容易出现的:停车难、入厕难、环境嘈杂等短板,对症下药,让医疗服务从有到好、从点到面。三甲医院的专家,最近,奔赴乡村而去,数十位常驻城口、巫溪、酉阳、彭水四地,提升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彭水县人民医院为例,“腹腔镜”切除胆囊,有了专家指导的“快速康复版”,住院时间:7天缩短为3天,费用一下省了2000多。
一位市民到城口出差,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县医院做了心脏介入手术。而在三甲医院专家入驻前,城口县人民医院,介入手术还处于“零”的状态。
医疗是民生大事,更好的疗效、更便宜的价格,体现医者仁心。比如说,介入手术的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直接把价格从1.3万元,降到700多元。重庆已有400多种药品、耗材,因“团购”降价,已节省60多亿元。好环境、好服务、好价格,让望闻问切的沉重,轻了几分。
“十三五”期间,重庆三甲医院39所,分布24个区县。而到2025年,三级医院将达到100家,每个区县至少一家。医疗保障的大网,从城市到乡村不断延伸,差距越来越小,领域越来越广,覆盖生命、健康、生活···方方面面。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疗?重庆2025年还有一个目标愿景:打造智慧医疗标杆城市。这些,都与《医疗提质三年行动》的时间节点,不谋而合。
变小、钻进人的肚子里,是孙悟空的神技之一。重庆研发的胶囊机器人,也能办到,只需要一口水吞下肚,其他的,交给它。别看机器人个子小,手上功夫相当过得去,细到:能缝合葡萄皮,强到:能接上断骨头。
智能化、数字化,正在医疗上大显身手。中国超声医学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重庆医科大学。超声波聚焦,产生的热效应,成了手术刀的刀尖儿,切除肿瘤,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以内。在这里,医疗的“互联网+”,甚至,畅想出未来手术的模样。
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智慧医院到远程会诊,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把“看病”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便捷、安全、可控。从救护车3分钟出车,到直升机常态化起飞,120急救一体网、智慧急救体系,为城市冲锋在前。打造智慧医疗标杆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安全,破壁、织网,这些,恰恰契合《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的重点。
医疗质量影响疗效,既要敢为人先的闯劲儿,又要兜底民生的包容性。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华看来,提升医疗质量,其实就是,提升“治病救人”的成功率。
在构成幸福感的因素中,医疗,不像住房、就业那样直接,但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某种程度上超过两者。生老病死,人所难免,对疾病的担忧与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一个社会的医疗,在更深层次上,是群体的心理保险屏障。提高医疗质量,正是为了,不让它成为影响幸福的病灶。这和中国古代医学的“悬壶济世”,目标一致。
原标题:重庆第1眼 | 医疗提质 向“智”而行
编辑:张亚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标签: